湿地关乎每个人 湿地的力量

导读: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(记者黄亚婷 通讯员赵慧娟 赵银斐)“《湿地公约》有哪些内容?”“我们小学生如何保护湿地?”28日,由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策划的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10课在解放公园开展,主讲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(记者黄亚婷 通讯员赵慧娟 赵银斐)“《湿地公约》有哪些内容?”“我们小学生如何保护湿地?”28日,由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策划的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10课在解放公园开展,主讲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、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、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学雷,曾在2005年参加在乌干达坎帕拉举办的《湿地公约》第九届缔约方大会,他向公众科普了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来武汉举办的意义。

湿地专家王学雷担任自然通识课主讲人。记者何晓刚 摄

湿地关乎每个人 湿地的力量

“一开始啊,人们以为湿地是那些泥泞、荒芜的地方,人难以进入,是给水鸟生活的栖息地。在1971年,36个国家在伊朗拉姆萨尔第一次对‘湿地’给出国际公认定义时,签署的公约叫《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》,也就是现在简称的《湿地公约》。大家听这个名字就能发现,湿地最初是作为水禽栖息地被重视。”王学雷介绍,比起森林、海洋这些名字,与二者并称为“全球三大生态系统”的湿地,时至今日仍然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。

中国是在1992年加入《湿地公约》。目前,这个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,已有170个缔约方,且对湿地的认知,也早已从“水禽栖息地”延展为人与万物共有家园、生命共同体。2022年11月21日至29日在武汉举办的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,就将主题定为“珍爱湿地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

王学雷讲述武汉的湿地环境优势。记者何晓刚 摄

这是每三年举办一次的《湿地公约》缔约方大会首次来到中国。

那么多城市,为什么选武汉?王学雷表示,有“江城”“百湖之市”美誉的武汉,湿地资源相当丰富,曾被美国《国家地理》杂志评为全球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三座城市之一,此外,武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、武汉在全国第一个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,保护湿地的理念也很不错。

现场,小朋友们边听边做笔记。记者何晓刚 摄

在武汉,人们随处可见湿地,穿城而过的长江、汉江,游人如织的东湖、沙湖,甚至解放公园的人工水域、城市郊野的水库稻田等都是湿地。《湿地公约》缔约方大会有两项重要议程,一是评定“国际重要湿地”,二是评定“国际湿地城市”。武汉的沉湖已入列“国际重要湿地”,武汉也在积极争取“国际湿地城市”称号。王学雷认为,武汉非常有优势,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,武汉市的湿地面积为16.25万公顷,占国土面积的18.9%,这一比值,是世界平均比值的3倍,有关统计显示,武汉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。

小朋友踊跃举手提问。记者何晓刚 摄

“湿地的灵魂在于水。”王学雷从认知湿地来回答为什么需要保护湿地,“世界文明源于水,文明的延续载于湿地。所以保护湿地归根到底不是在保护水禽栖息地,而是保护人类自己。水禽只是湿地水质、生态链良好的表现。”

他又分享了自己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湿地的故事。怎么会去沙漠里找湿地?王学雷说,这些沙漠在久远的时代也曾有湿地,也孕育过灿烂的文明,但因为湿地被破坏才成了而今的“无人区”模样,“从消失的湿地,我们更能了解如何珍惜现有的湿地。”目前,全世界只有不到1%的水是可以饮用的淡水,很多都储存在湿地中,然而,自1700年以来,世界上90%的湿地都已经消失,湿地消失的速度已经超过森林消失速度的3倍,全世界还有22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。因此,人们必须加强湿地保护,促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
第二届“小湿地长”活动启动仪式。记者何晓刚 摄

武汉今年也开启了第二届“小湿地长”活动,在青少年之中提高湿地认知和保护意识。课程现场也来了不少对湿地兴趣浓厚的“小湿地长”,听完王学雷讲述湿地保护、武汉与湿地的关系,张云昊燃起责任感:“那我们这样的小学生,该如何保护湿地呢?”王学雷说,节约用水、做好垃圾分类、向周围人传播湿地知识,都是很好的行动方式,“每一个人都能做贡献,凝聚共识之后,保护政策才能行之有效。”

【编辑:张玲】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

文章《湿地关乎每个人 湿地的力量》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72color.com/a/12018738.html